作者: 艾曼達  (部落格:艾曼達 泰迪熊

背景資料: 艾曼達三十四歲,與加拿大先生保羅的關係是common-law partner(法定同居伴侶),保羅與前妻之間有個十四歲的女兒,潔絲。

 

我自己數年前曾有過婚姻,最後無疾而終,不過很幸運的是雙方還保持良好的互動。也許是因為從小在台灣長大,所以離婚後,我很自覺的認為自己沒有「資格」去和沒有結過婚的人交往,一來是台灣的保守觀念,很少有家庭會願意自己的兒子娶個結過婚的女人;二來我自己不打算再生孩子(我不會很喜歡小孩),所以也不想往後有這種煩惱(沒結過婚的通常都會想要有孩子)。

我和目前的另一伴是所謂的異國戀,他有個和母親住的十四歲女兒,只有週末假日才會來訪。在一開始認識時,對方就很坦白的告訴我他的情形。老實說我當時覺得這情況還不錯,十四歲也不小了,不用把屎把尿;況且也沒住在一起,責任不算太大,所以一開始在這方面我沒有想的太多,我們就很順利的交往了。大概也要感謝國外對於婚姻的「開放式教育」吧,對潔絲來說,她一直希望爸爸能交個好女友,才不會一個人生活,所以她對我的出現,到後來加入生活,完全沒有不良反應的情形出現。第一次見面,我告訴她直呼我名字就好,這樣比較自然,萬一叫了阿姨什麼的,我會覺得我們中間的「溝」好大幸好歐美社會,對這個也不會像亞洲要求的那麼多,所以這部份很容易的過了。

起初我費心比較多的地方是溝通,因為不同語言嘛,所以要找話題聊對我來說是有點難的事。好在,潔絲不是那種很害羞的小女生,她也會主動找話來聊,而且不介意我有時有聽沒懂或回的亂七八糟的。另一個我有點頭痛的是,保羅(另一伴)總是會想要把大家「綑」在一起;好比說一起看電視到深夜或一起在院子裡坐一下午,對我來說,我會渴望自己有一些自己的時間,看書,上網之類的;所以這兩項是在最初稍稍麻煩的地方;不過我總是告訴自己,她也不常來,偶爾一兩天改變一下生活習慣也無妨,所以日子就還是平靜的過了。

一直到09年耶誕,潔絲來和我們住了一星期,這才是考驗的開始。潔絲到底是孩子,所有孩子的習慣,好的不好的多少她都有。好比髒衣服亂丟,不管有沒有吃完喝乾的零食飲料到處放等等每個有小孩的家都會有的各種狀況。本來保羅就己經是個大孩子了(東西亂放亂丟)現在再加一個時,原本就沒什麼耐心的我,壞情緒就膨脹的更快了。

當時的我,處在生氣與不生氣的邊緣;一方面告訴自己孩子就是這樣的,我小時侯也不是個完美的天使;可另一方面又覺得,就算不生氣,好歹要說說教她吧。可是該怎麼說?怎麼教?畢竟我不是她的媽再者我也不想讓她覺得怎麼好像這個屋子多個女主人就規矩變多了,所以我沒有說什麼,只有提醒保羅要他幫忙收拾,但成效不大。心中當時多少覺得有隱憂這樣的情況若持續,我可以「沉默」多久?這也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繼母阿姨」,突然對她有更深的敬意,要能誠實說出自己的想法,又要顧及不傷害另一伴及小孩的感覺真的不容易。

而後的2010年,潔絲來訪的機會少了,因為進入了青春期,她開始花比較多的時間和朋友相處。當時另一伴覺得很失落,他還不停的懷念著小孩七、八歲時黏著他的景象。我雖是可有可無,但為了要讓另一半開心,有時也會幫他想些點子來「約女兒出門」,讓他們多一點機會相聚;省得保羅覺得自己好像開始變成提款機或隨叫隨到的計程車,女兒只有在需要這些時才會打電話來。做爸的則是高興和不爽都有,我則繼續擔任中間人調停的角色。

那一年對我們來說是個真正的考驗。因為潔絲開始和媽媽不齗的衝突,所以有時會突然出現要小住幾天或幾週的狀況。保羅當然是高興的,他覺得他又得回了女兒。可是在我的從旁觀察下卻發現情形沒有那麼樂觀。憑藉著女人的直覺,我注意到可能潔絲的媽媽平時都和她生活在一起,又同是女人,所以對潔絲的需要想法比這個當爸爸的要了解的多很多很多。所以女兒其實很多想法都不會對爸爸說出口,很多還是我旁敲側擊才發現的。二來保羅很少見到女兒,所以有機會當然就努力做個好爸爸,想把女兒當成小公主似的寵愛,所謂的寵愛就是什麼也不要求;同時也因為保羅對孩子的感覺感情還停留在孩子七、八歲那年來和他長住的時空裡,所以他仍用著對七歲孩子的想法對待她,忘了她長大了。所以到後來,形成只要潔絲對媽媽管教不滿時,就跑來爸爸家避難的場景。保羅幾乎是「樂見」這樣的狀況的,夢想著女兒搬來同住。

坦白說,我其實是可以不聽不看不問的,說句難聽的,小朋友規矩不好,跟她的媽媽不和,真的關我什麼事了嗎?但在當時,我仍是覺得有必要了解一下潔絲和媽媽之間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一問,原來是孩子沒有規劃生活作息的觀念,常常事到臨頭才告知需求。好比說知道下週有樂隊表演需要置裝,卻到了表演前一晚才說;或者隨口答應了朋友的邀約或學校的活動,卻沒有考慮到家人是否可以接送或配合。結果當然就是弄的家裡人雞飛狗跳,老媽生氣(因為覺得女兒講不聽),女兒傷心(覺得芝麻小事為什麼都這麼麻煩),總之,就是那些青少年多少會有的問題。

 而這些問題,在一開始保羅沒有想過要去了解,在前妻打電話來抱怨時,他總覺得小孩子嘛,有什麼了不起的問題。即使是潔絲來住短期的日子(不超過一個月時)中依然發生相同的問題,他仍不以為意,覺得只要女兒在就好。而我依舊處在,要不要說,要不要管的兩難裡。那段時間裡,我當然有和保羅起爭執過,我甚至直言,如果他又要跟孩子住但又不要管孩子的話,那我就離開。因為我不想當白雪公主的後母。

2010年最後一次潔絲和媽媽的戰爭又爆發時,也是這場考驗劃下句點的時侯。那次潔絲來了,帶著大包小包行李宣稱「從此要搬來和爸爸住」;可想而知,另一伴樂的要飛上天;而我則持續旁觀因為此戲碼該年已上映多次。

 我努力保持中立,在潔絲向我訴說媽媽的「獨裁蠻橫」時,告訴她我的想法和經驗;希望她明白,媽媽也許在言語行為上有過當的地方,但不是出自於內心要去傷害她;如果真想傷害她,丟她在路邊餓死她更方便。另外也告訴她,父母愛子女,但不表示那是無條件的給予,孩子也應該有相同的尊重才是好的互動。在那些日子裡,我覺得自己像童話故事一千零一夜的女人,不停和她分享我當孩子及後來做了媽媽的感受和想法。同時我也努力的制止另一伴不要在孩子抱怨媽媽時,跟著一起說媽媽的壞話,我告訴他:「想想如果你前妻也做這樣的事,你怎麼想?雖然說你前妻的確有對孩子說過你的不是,但這不表示你也需要這麼做吧?這樣你們傷害的不是對方,是孩子。」

那段日子裡,保羅也漸漸感受到前妻抱怨的「點」在哪裡,他也開始覺得有點吃不消。當他向我求助時,我也只能平靜的告訴他我的建議,但也很「誠實」的告訴他,我到底不是潔絲的媽媽,我的建議也許會太過冷靜,不合乎親情,所以他要自己衡量。後來保羅決定不再當「寵公主的國王」,於是他開始制下一些規定,希望孩子明白,父母也是需要被尊重的─那些一樣是潔絲媽要求的規定;諸如要開始規劃生活習慣,家務要幫忙之類的。

果然不出我所料,潔絲發覺老爸變樣了,所以她開始覺得爸爸怎麼變了?變的跟媽媽一樣,那搬過來有什麼意思?不知是否是對我的信任,潔絲和我又坐下來長談了,我半坦白的告訴她我的想法(沒有全坦白,因為覺得有些可能只是自己的個性問題,不關她的事),也坦白的讓她知道如果她決定搬過來住,我會開始管她一如她媽媽曾要求過她的,因為一旦住進來,她就是我們的責任,我不想要對不起她媽媽,將來發生什麼事情才來後悔,她對於這些可以接受嗎?

在此過程中,保羅也和他家人討論,我感謝保羅的家人對我的支持與鼓勵。保羅的媽媽甚至很明白的對他說「艾曼達的想法建議(關於管教方面)是對的,你早該問她的意見。」在我聽到保羅媽的話時,我震驚且溫暖;感謝保羅媽對我處境的了解及客觀的回應;我甚至有慚愧的情緒,因為在當時,我己經做好心理準備要接受別人的批判,諸如「孩子不是你生的,話才講的這麼好聽」、「要是是你親生的,你會這樣管孩子?」(:雖然我和前夫的確就是用這種態度管教我們的兒子,至今沒有改變。但又如何?只要扯到繼母,很多人的想法就會變質)。

最後,潔絲仍然回到媽媽的身邊,原因有很多,就不在此多說。今年生日,潔絲對我說了一段話,讓我覺得很溫暖又有點慚愧。起因是之前保羅的前妻打電話來,說保羅應該多一點和女兒「單獨」相處的時間,而不是每次都有我;所以我們當時猜,是不是潔絲對我有何不滿?是不是這就是她後來不常來住的原因?我那時在猜想時覺得有點傷心,自己要不要這麼失敗?雖說我沒有那麼愛她,但我應該也沒這麼讓人厭惡吧?

後來,保羅決定直接了當問女兒:「是不是艾曼達在時妳覺得不自在,希望爸爸多跟你單獨相處?」而潔絲則傻在那說:「為什麼這樣說?」保羅坦白告訴了她前因後果,她當下只說,她沒說過那些,也從沒有那個想法。當時聽了她的回答,還是有點傷心,因為覺得她可能只是不想把不好聽的話說出來

一直到生日時,潔絲打電話來對我說生日快樂,還說「艾曼達,我很喜歡妳的,因為妳都會聽我說話,告訴我很多事情,這些都是我媽媽沒辦法的。有些事雖然可能妳不太喜歡,可是我知道妳都會試試看,或接受,因為你想讓爸爸和我覺得相處在一起時都是開心的,這我都知道哦。我不常去你們那,你也知道是因為我想和朋友在一起你知道的嘛....」當時,聽著這些話的我突然能感受到那種「吾家有女初長成」的感覺。(會不會太誇張了?)。

不過,我還是「誠實」告訴她:我能平心靜氣的和她一起坐下來,是因為我到底不是她的媽媽,我不能也不想對她大吼大叫,再加上我「覺得」她己經夠成熟可以聽我說話了。但她不能這樣去衡量媽媽,因為在媽媽心中,孩子永遠就是孩子的。

走筆至此,回首這兩年多的日子,我必須要說,我感謝另一伴及他的家人的了解與支持,這真的很重要。在這段日子以來,我也有無所適從的時侯,而保羅的家人總是適時的給予我支持和安慰,也分享他們的經驗(在國外,有這種經驗的是滿天飛呀!),讓我知道,我不孤單,讓我明白,我也是家裡的一份子,不因為「血緣」而有所差別。

我也感謝潔絲,她大可以泣訴,我沒有像親生媽媽一樣的對待她;控訴我「改變」了他爸爸對她的寵愛,但她沒有。她願意和我坐下聊彼此的想法和感受;雖然我不能完全確認她是否了解我的出發點沒有惡意,但至少,我知道我們都努力地把對方放在一個友好的位置上。

 

【魔法小媽的話】這是艾曼達在樸心園【跨越血緣的愛】專欄裡的第二篇文章,不同上篇《母親的定義》書寫有關她自己與母親和繼母所交織而成不盡相同的「母女情」剪影,此篇她與讀者們分享她身處異鄉,躍身一變身為一個繼母如何在重組家庭的磨合生活中為自己與為三人組的家庭找到一個安在的位置。

這是一篇涵蓋許多重組家庭都會面臨的磨合點的文章,我想藉由艾曼達的這篇文章將這些點一一勾勒出來:

  1. 跨越不同的背景隔閡(例如:語言、文化、生活習慣)學習與繼子/女建立情感連結
  2. 重組家庭的每個成員對於「家庭」與「家庭成員間培養感情」的定義與願景有所不同所產生的磨合過程。
  3. 親生父母與新任配偶在孩子管教標準上有明顯落差;親生父母若對孩子管教採取鬆散隨意,新任配偶趨於嚴謹的生活教養,夫妻間的摩擦與繼親關係的緊繃容易隨之而生。
  4. 親生父母(尤其是只有在週末與假日才能跟孩子相處的一方)容易落入罪惡感與補償心理的心理障礙,而在教養與管教上縱容孩子,討其歡心。在教養上「以孩子為大」的作法肯定會增加重組家庭磨合的困難度,夫妻之間的感情也會受影響。尤有甚者,重組家庭因之而破裂的不在少數。
  5. 重組家庭的小孩比一般家庭的小孩還容易在父母對己的管教上鑽管教不一致的漏洞,因為孩子很自然的會利用親生父母離異 (且通常沒有流暢的溝通管道)的此項「優」勢,有時「假傳聖旨」,有時「放煙霧彈」以獲得自己想要的「福利」。
  6. 重組家庭面對上述五的情況時,父母一方如何處理應對,攸關孩子的心性發展(讓孩子沒有漏洞可以鑽)、離婚父母之間的基本信任關係(在共同孩子教養上的互相支持)與重組家庭的穩定狀態。
  7. 當繼子/女抱怨與不滿父母一方的管教標準時,繼父/母的應對方式同樣攸關孩子的心性發展、繼親關係的親密度與重組家庭的和諧。
  8. 週末父/母訂定嚴謹家規與分派孩子參與家務能幫助父母離異的孩子在心理深處建立「另一個家」的安穩據點,而不是「渡家屋」的漂浮不定感。
  9. 在許多的重組家庭抉擇中,配偶父母與家人的支持,對於協助繼父/母在重組家庭磨合過程中減少「我只是個外人」的不安穩感有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性。
  10. 重組家庭的磨合期介於三至七年,磨合的目標,不是將重組家庭改造成一個像「一般傳統家庭」一樣的fu。要知道,重組家庭永遠都不會像一般的傳統家庭一樣。長達數年的磨合旅程,在於在每個「跌落點」時,每個成員能一再面對自心,放下自身的恐懼與不安全感,對自己與對彼此(包括配偶的前任配偶)聚集足夠的理解、寬容與愛,允許每位成員都能在重組家庭的「星座指標」上有個歸屬於自己與感到安寧自在的位置。

再次感謝艾曼達的無私分享。重組家庭的旅程猶如暗濤洶湧的人生,我們能做的就僅是在每個波浪來襲的當下,記得好好呼吸,好好安住自心,讓內在的安寧誘發出窩藏於自身的智慧,並將自己交付於那更大的智慧,引領我們穿越事件的表相,直達問題的核心,迷茫航程中的指引往往不求自現,帶領自己與身邊的人航向平靜無波的所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ggieinlo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