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戀來得很晚,雙十年華再加添些許歲數時重回校園當個單純學生之際,一向在男女感情裡謹慎多於天真的我,竟翻天覆地的「愛」上一個單親爸爸。
當時的他帶著兩歲多的稚子正在打離婚與監護權官司,房子被暫時收押,多年經營的餐廳財務吃緊。
我雖沒見過男人的前妻,但是藉由他的老員工也就是我的房東老奶奶口中多少得知,她是個會瞌大麻、酗酒、語帶三字經、生活不太檢點的女人。
事實是否真如房東老奶奶所言,我無從親自驗證,但是每次孩子從媽媽家回來後,他總是情緒不穩、偶出粗話、模樣與整潔完全沾不上邊的狀況來看,多少可以歸納出類似「她無法給孩子一個穩定成長的環境」這種結論。
幫男人照顧孩子的同時,我總是氣憤填膺的在內心批判起另一位女人,世上怎會有如此不愛小孩、不負責任不顧兒子身心健康發展的母親?
有一次男人面對我的質疑,他幽幽地回應:「即使孩子的母親是個作奸犯科的罪犯,仍無減於孩子深愛媽媽的事實。她也許是一個不適任的媽媽,但她永遠是孩子的母親。」
我的沈默不語含藏不可置信卻無話可說的姿態。
這段淚水遠遠多於歡笑的感情,我整整花費相當於四倍的時光走出情傷。不過也因為療傷的過程裡,我深切反芻與如實觀照內在陰暗面,我因此學到無數珍貴無比的人生課題。
在反芻中,我看見自己潛藏於暗處的競爭意識─「她不是你的Mrs. Right,我才是你的真命天女」、「我比生母更愛孩子更關心孩子,我才是適合當孩子的母親」、「只有我才能帶給你與孩子真正的幸福,一個溫暖的家的幸福」。
在觀照中,我看見自己猶如深淵的不安與缺乏自信,亟需藉由屢次在心底與男人的前妻較量批判以期盼鞏固在關係中漂浮不定的位置。
我對初戀男人與孩子付出的愛,帶著伴隨輕蔑與不齒另一個女人的所作所為而生起的自我優越感。
這份優越感包藏許多無可言述與自圓其說的種種內在不安。
在北美國家、英國、台灣有關重組家庭議題的討論區裡,我常常可以閱讀捕捉到這份因比較而生的潛藏優越感。
在許多後母怨懟或訴苦的字裡行間裡,我總是一再又一再的看見過去那個在心底與另一個女人相抗衡的自己。也因為深刻體會過那曾作繭自縛深陷其中而不自知的苦,我總是一遍又一遍地為這些女人深深嘆息。
我曾經有過的痛苦,除了是愛上錯的男人之外,我在潛意識裡一再地想「取代」男人的前妻,於是「愛」得很用力以證明自己才是最適合當男人的伴侶與孩子的母親。
其實,後母可以不難為。後母也可以過得很幸福。
與卜先生和卜小熊的一家三口生活裡,我是個深感幸福的後母,這與好運無關。
要知道,緣份會自天上掉下來,幸福卻從來不會從天而降。
我的幸福,來自於自己一步一腳印的用心經營,更源自於對內在信念與潛藏意識的誠實檢視和省思。
在將轉化後的信念付諸於言行裡的這幾年,我逐漸體悟出,當一個後母在對重組家庭付出的愛裡,無論人我是非對錯,仍能放下評斷在心中騰出一個位置給丈夫的前妻並敬重待之時,生活可以是充盈著俯拾即是的幸福。
沒有暗藏的母性較量。沒有潛在的現任與前任配偶的比較心理。讓愛,就只是愛。少了比較的愛,心自是深廣自在,幸福,才能一點一滴的流順進來。
註:此文於2011年7月5日獲選為中時電子報部落格嚴選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