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卜先生豪爽地同意,結婚後不再至前妻莫琳家共同度過那兩個多小時的耶誕節,當下的我大方地對未婚夫開出口頭支票:「那麼今年的耶誕節我願意給出空間讓你自由決定是否要去莫琳家陪孩子拆禮物。」 

允諾的那一刻,我自是真心誠懇,認為這一對父親與兒子需要「過渡期」適應這項決定的轉變。只是兩個月後(2009年6月)當我搬離念書的城市前來與未婚夫同居,開始正式擔起準小媽的角色並仔細觀察眼前這重組家庭「生態」一陣子後,我反悔了。

我擔心若以未婚妻身分與卜先生雙雙出現在莫琳家陪孩子們拆禮物,無論相處下來的氣氛結果好壞與否都會影響「爸爸往後不會在耶誕節當天出現」的決定。若是相處氣氛還算自然融洽,孩子們也極為享受「所有他們所愛之人都能同在一個屋簷下」的短暫滿足,那麼隔年提出從此各自過聖誕節的決定就會困難許多。反之,若是所有的大人都重頭到尾渾身不自在的話,這未來聖誕節不再踏入前妻家門的決定恐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陰影。 

這「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的顧慮著實讓我暗自在心裡打退堂鼓。 

我可以選擇留在家裡讓未婚夫在耶誕節時獨自前往前妻家和大夥兒聚會,可是,在這重要節日「獨守空閨」的畫面對於還在適應新環境新身分、身邊沒有一個自己的朋友與親人的我而言,這樣的畫面未免有些孤冷淒涼。我不想將自己置入那自怨自艾的情境,於是,當我沒有交代內在輾轉千折的始末,直接跟卜先生說:「年末耶誕節當天我不想跟你一起去孩子的媽媽家,但我也不想一個人待在家裡自己一個人過半天的耶誕節,所以我計畫自己一個人去旅行,哪裡都好‧‧‧」。 

一向溫和的卜先生這回反應頗為激烈,他不只反對我突然更改的心意與計畫,且很直白地說,我這樣的行為帶有「報復」與「威脅」的動機。既然提議背後的動機不純正,卜先生很明確的不同意我在耶誕節來個獨身旅行。 

那時的我們,不只深陷於「親密關係裡的兩人學習同住一個屋簷下」的磨合膠著裡,那陣子還有讓我抓狂的「小熊頭蝨事件」、讓我驚嚇落淚的「小熊惡夢事件」,更別提讓我們有無數爭執吵架的「複雜的四角習題」事件。可想而知,身心處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困境裡的我,未婚夫的話讓我深感挫折不被諒解,幾回合的有溝卻無通的討論讓我再次興起取消婚約的退縮心態。 

我可以放棄在耶誕節自己一個人遠遊的計畫,那麼提前自今年開始而不是隔年取消至前妻家共渡那幾個小時的耶誕節有何執行上的困難?為什麼卜先生總是以「孩子需要足夠的時間作心理準備」的理由為推辭?離耶誕節還有半年時間,這半年難道不夠讓孩子們調適?為何我總覺得真正放不下的人其實是未婚夫而不是孩子們?

我承認我早先開出的支票如今反悔不想也不願兌現,這的確造成另一半在認知上的困惑─也許他私下隱然覺得在往後的日子裡,我會常常像現在這樣出爾反爾? 可是,我衡量狀況後所提出的新需求在我眼裡合乎情理,不是嗎?還是,我過於執著在自己「這樣才對」的妄想裡而不自知? 

我需要一個「旁觀者清」的裁決者來幫助我們繞出死胡同,而且此人得是讓我跟卜先生心悅誠服的對象。我馬上想到的最佳人選為卜先生遠在紐西蘭的父母、我當時還未見過面的未來公婆。

卜爸卜媽的話在兒子心裡的份量比重自是無庸置疑,而兩位老人家的公允果斷與智慧展現在我與卜先生交往初期,就曾為之領受信服。那時我們戀愛不到三個月,卜先生帶兒子回鄉探親兼旅遊一個月(他的前妻在那段期間自己和小公主組一團也飛到紐西蘭遊玩,期間母女兩人和卜先生,卜小熊與卜家人共處近兩天的時光)後回英國沒多久,莫琳突然跟卜先生說她計畫在不久的將來帶兩個孩子移居紐西蘭。孩子的媽媽所持的理由令人匪夷所思─她除了深深著迷於紐西蘭的壯闊山水景觀外,她體悟到孩子與近親成員增加情感連結的重要性。

莫琳計畫將孩子遷離英國無疑一顆炸彈,它不只讓卜先生亂了分寸,也提早結束我們的戀愛蜜月期,倆人的關係進入緊張的角力期。卜先生雖然知道前妻想移居紐西蘭的理由欠缺邏輯與情理,他卻有些隨順的認為讓孩子沉浸滋養於不同文化環境也沒什麼不好。況且,紐西蘭是他的故鄉母土,他可以藉此回鄉,畢竟,他是因為有個兒子在英國才繼續居住於此。 

身為女朋友的我當時只想知道,眼前的這個男人,會不會是個「前妻與孩子搬到哪裡,他就會不惜任何代價改變生命航向,也跟著搬到附近以親近孩子」的男人。 

我於是毫不客氣的質問他,如果你前妻在紐西蘭住個兩年後又突然決定回英國居住,那你也會跟著收拾行李再次辭掉工作,回英國重新發展嗎?如果你前妻嫁人,因為另一半而需帶走卜小熊移居很遠的城市或國家,你是不是也會二話不說的收拾細軟安排自己的生命繞著他們轉? 

男友不願也無法回答我一連串既尖銳且直接的假設性問題。我心灰意冷卻堅定無比的告訴他,除非我們之間有婚約,否則我是不會因為他的前妻與孩子而貿然隨他移居紐西蘭。還有,我對容易為前妻與孩子改變生命航向的男人沒有任何興趣繼續交往。又,你前妻只有一個哥哥住在紐西蘭(其他多數家人則在英國與美國),所以她所謂的「讓孩子跟近親成員增加情感連結」應該是指與你的家人建立更深的連結,也許你該考慮詢問你父母的意見。 

倆老對於兒子的諮詢回覆簡潔有力:卜爸完全無法認同莫琳將年幼孩子與近親成員連結情感的重要性置於與親生爸爸連結之上,所以卜先生當然得堅決表明作為一個父親的立場,不準前妻帶孩子離開英國;卜媽則對於兒子的女友堅持有婚約在身才會考慮是否跟隨前往紐西蘭的思考方向,誠屬合情達理之舉。

老人家的洞見彷若「一語驚醒夢中人」,他們的意見不僅穩住卜先生的心錨,也同時讓我們的戀愛關係得以持續。

自此在我眼裡,卜先生的父母是我願意在心境受困時主動求助商量的「生命線」。當我不著痕跡的在一次與準公婆長途電話閒聊中告知事情始末(卜先生在場),他們全然支持我的立場─我們準夫妻倆開始共組家庭,耶誕節這家庭聚會的時刻,卜先生不再適合「為了孩子的情感需求」而現身於前妻家。卜爸更直白的說,這時間點當然從今年就開始無需拖到隔年。他強調,一個家最重要的是夫妻倆人的關係穩固美滿,只有地基厚實,孩子自然會在其中裨益而得到滋養並快樂的成長。他們在與我的言談中屢次感受到我對卜小熊的深切關愛,凡事都會顧慮到孩子的感受,所以他們並不擔心「爸爸缺席的聖誕節」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這部份因重組家庭的建立所需帶來的改變,孩子們要學習自己去調適。 

準公婆的回應猶如一顆定心丸,我僅存的一絲絲莫名罪惡感(我是不是剝奪卜小熊在耶誕節無法看到爸爸的繼母?)在當下消失無影蹤。 

卜爸與卜媽的話再次讓我與卜先生的親密關係撥雲見日。我們一家三口自此至今共渡完全屬於我們家的三個耶誕節,那氛圍裡滿盈我們對彼此的愛與感恩,每個人對這個家的歸屬感油然而生。

 

【後記】這上下篇文章可算是有三年歷史的回憶錄,在書寫的過程裡,我對於卜先生在那段爭執期間無法像他父母一樣支持我的立場有更加深刻的審思。那段時期我確實一連串的挑戰他的許多信念(例如:小公主在這個家的歸屬序位以及與親生父親的連結關係)。以一個剛加入這行之多年的家庭動力關係的新成員角度來看,我一時間求好心切於是大刀闊斧的一再撼動船身激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熊熊浪濤」(源自英語俚語:making waves)。許多隱藏信念被相繼挑起的卜先生當然會有暈船並繼而自衛性的對我升起防備心。我在這些事件裡學習到「改革需循序漸進不急躁」的慢藝術,而卜先生則經由我的革命精神與堅持改革所帶來的良好效應(「孩子對這個家的向心力與歸屬感直線增加」)而增添對我的信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ggieinlo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